城市大腦起源于2016年4月,從交通治堵開始,逐步擴大應用領域。2018年10月11日,市委在云棲小鎮召開打造數字經濟第一城的動員大會,城市大腦建設進入了快車道。29個專班,300余人進駐云棲小鎮集中攻堅。200多天來城市大腦的邏輯構架不斷完善,機制平臺不斷形成,應用場景不斷豐富,形成了11大系統、48個場景同步推進的良好局面。
頂層設計:五位一體
城市大腦建設以“五位一體”為頂層架構,即覆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五大領域,成為城市數字化的核心引擎。在五大領域之下,細分為各子版塊。各子版塊以信息化系統做支撐。同時,充分發揮全市各部門信息化建設成效,并通過補齊短板、融合計算,形成一體化的城市大腦體系。
探索實踐:重點場景介紹
共有11個應用系統、48個場景同步推進中,11個系統包括:警務、交通、城管、文旅、衛健、房管、應急、市場監管、農業、環保、基層治理等。
01 舒心就醫.“最多付一次”
由杭州市衛生健康委牽頭實施的“城市大腦·衛健系統” 舒心就醫場景建設進展順利。繼今年4月2日“先看病后付費”舒心就醫在杭州11家市屬醫院上線后,“城市大腦·衛健系統”已陸續接入了全市245家公立醫療機構,包括38家區、縣(市)級公立醫院、195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一家省級醫院(省人民醫院)?;颊呖梢栽诰驮\結束后在院內一次性自助付費,也可以回家通過手機支付醫藥費。
杭州市醫保正常參保居民,包括市本級、臨安區、桐廬縣、淳安縣、建德市,享受“舒心就醫”服務。未滿十八周歲的未成年人,可關聯親屬的“舒心就醫”服務。 非杭州市醫保正常參保人員,目前暫不能享受“舒心就醫”服務。后續將視服務開展情況逐步拓展到全部人群。
在前期市屬醫院應用的基礎上,對舒心就醫的具體服務環節作了優化,并實現了多項新功能。一是廢除先簽約后應用的環節。通過閱讀自助機掛號或報到環節、“健康杭州”微信、“杭州健康通”APP、“杭州辦事”APP 、“市民卡”APP”均可開通“最多付一次”舒心就醫服務。二是增加了開通服務和付費入口。市民可通過醫院自助服務機、手機等方式確認開通“舒心就醫”服務,服務開通后享受“舒心就醫”服務的便利,并承擔按時付費、接受失信懲戒等義務。在醫生診間、醫院自助服務機和手機端都實施診后一次性付費。
新功能之一:通過提升改造電子健康檔案系統,實現了健康檔案互聯互通,讓醫患便捷查閱。6月底前,全市245家公立醫院醫生實現診間調閱應用全覆蓋,并通過手機向市民開放,不僅實現醫生診間看得見,而且讓患者自己點點手機也能查看。
新功能之二:核心數據實時在線,讓管理更加科學。全市245家醫療機構在提供“舒心就醫·最多付一次”服務的基礎上,同時實現了醫療數據的實時在線,管理者能通過實時在線數據掌握全市公立醫療機構當前醫療業務運行情況,并利用數據分析提前預警。
今年以來,市文旅局聚焦文旅產業數字化轉型目標和市委主要領導關于深化“城市大腦”建設系列指示要求,針對民眾反映最多的堵車、排隊、等候等旅游治理“痛點”問題,以讓游客“多游一小時”為重點應用場景,推出“10秒找空房”、“20秒景點入園”、“30秒酒店入住”和“數字旅游專線”四大便民服務。
便民服務一:10秒找空房
針對節假日住宿難問題,利用市場平臺流量資源,開發推出“找空房”微信小程序。前端空房展示平臺對接8561家酒店,實時顯示酒店空房情況;后端庫存管理系統對接PMS、OTA等平臺。游客通過小程序或者撥打旅游咨詢服務電話96123,就能基于實時定位和價格偏好,找到適合自己的附近空房。
便民服務二:20秒景點入園
游客到景點打開支付寶,在閘機上掃付款碼直接入園,免去窗口排隊購票,實現20秒入園。線上游客只需網上預訂門票時輸入相關信息,線下即可直接掃碼入園?;谥Ц秾?、深大智能連接中樞系統,數據互通再造服務流程,縮減了游客窗口購票環節,每次入園時間從原先一分半鐘縮減到二十秒。既提升游客入園體驗,又減少節假日景點售票處擁堵及入園排隊情況。當前全市文旅部門當前已完成22個景點閘機改造。
便民服務三:30秒酒店入住
通過在酒店大堂設置自助入住機,打通酒店PMS、公安登記、門禁、收單交易、OTA預訂、酒店直銷等六大系統,游客僅需“掃描身份、人證對比”、“查找訂單、確認入住”和“制作房卡”三步操作,即可自助快速辦理入住和退房。全程自助辦理僅需30秒,為每個房間辦理入住平均節省約4分鐘,既提升游客入住體驗,縮短游客辦理入住排隊時間,又提升酒店前臺服務效率, 通過“機器換人”節省前臺人員。當前全市文旅部門已完成75家酒店自助升級。
便民服務四:數字旅游專線
與公交集團、微巴士等企業合作,利用雙休日1000多量閑置車輛資源,在火車東站、富陽、桐廬、建德和千島湖等高鐵站以及武林廣場、湖濱步行街等商業中心,開通直達景點及酒店的數字旅游專線。同時通過“杭州數字旅游專線”微信小程序,提供線路信息、景點資訊以及在線預訂等服務,游客一站直達目的地,提高游覽轉場效率。依托游客軌跡、鐵路預訂、公交運行等各類數據匯聚“城市大腦”,進行關聯分析與運算,科學規劃專線路線,動態調度班次時間,探索形成數據匹配資源與市場化運營的旅游交通服務新模式。當前全市文旅部門已開通22條數字旅游專線。
便捷服務五:數字公園卡
6月25日,杭州數字公園卡全面試行。依托“城市大腦”強大算力和數據支撐,西湖風景名勝區以原有票務系統為基礎,充分融合公安、市民卡、支付寶、景區數據中心等數據,實現了線上開卡,“城市大腦”系統自動同步完成信息比對和身份證關聯,實體卡變身數字卡,讓杭州市民足不出戶就能輕松辦卡?,F在,市民通過關注支付寶“杭州公園年卡”生活號或在各個景點掃描二維碼,進入辦理頁面,錄入姓名、身份證等信息后,點擊下方“辦理”,進入繳費頁面,完成繳費,就可完成線上開卡和續費。入園時,憑身份證、市民卡等證件,均可刷卡入園。
由杭州市城市管理局牽頭的杭州城市大腦城管專班率先搭建城市級停車系統,實現全市停車資源的統一接入、信息匯聚和發布,為杭州市民提供“全市一個停車場”的智慧生活體驗。
近幾個月,杭州城市大腦?停車系統專班深入推進停車系統首個便民服務—“便捷泊車?先離場后付費”工作?!跋入x場后付費”的車主,無需任何行為即可快速離開停車場,為車主節省離場時間。同時,車主一次綁定,全城通停,停車系統為市民提供了“全市一個停車場”的便民體驗。在支付方面,“先離場后付費”目前已經開通了支付寶、銀聯的支付渠道,并在不斷增加微信、市民卡等其他渠道,讓市民停車支付可自由選擇。
目前,“先離場后付費”已實現上城、下城、江干、拱墅、西湖、濱江、景區、錢塘、余杭等區域的覆蓋,其中包括各城區幾個主要商業綜合體、醫院等大型停車場,如上城區湖濱銀泰,下城區嘉里中心,江干區杭州大廈501等。系統開通場庫1859個,覆蓋泊位263637個。同時,停車專班還在積極探索抬桿工作,在政府投資的75個停車場率先落實抬桿,在量的基礎上加速質的提升。
典型案例:云棲小鎮.便捷泊車
※違停提醒,停車無憂
如果你開車去云棲,車輛停在了路邊,幾分鐘內你就會收到一條提示短信。短信告訴你這里有違停拍照,趕緊駛離,同時會推薦給你一個附近有空余車位的停車場。你可以點擊短信鏈接導航直達。
你不會在幾天后收到一條違章短信,也不用漫無目的地尋找車位。系統在發現你違停的那一刻就會提取車牌號,并向你發送提示短信。實現有車位,無違停。這種方式改變原有違停以罰為主的管理思維,轉換為柔性的提醒,提升了執法的溫度。
另外,小鎮的停車場還可以提前預定車位,通過室內精準導航系統,可引領車輛準確到達指定車位,再也不會出現迷失在地下室的尷尬狀況。
※無桿出入,云棲小鎮為杭州拆除第一根道桿
在云棲,你會發現停車場都沒有道桿。今年4月30日,小鎮為杭州拆除了第一根道桿,代之以無桿入場,大大降低通行時間。車輛進出場時間從原來的23.4秒降為現在的2.6秒,降幅89%,實現零等待、零擁堵。
※先離場后付費:先走后付,快人一步
停車結束,車輛無桿離場,系統自動將賬單通過短信推送至車主手機,車主可以在七天內自主支付費用。真正實現先離場,后付費,解決出口排隊繳費的難題。
※停車位數據全接入,實時調度
云棲小鎮實現這幾個功能,是基于接入全域22個停車場6495個停車位,通過計算,實現全域停車位實時調度。
04 交通便民
1.“非浙A急事通”
為方便市外群眾來杭辦事需要,6月28日,經杭州市人民政府同意,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聯合市生態環境局發布通告稱將推出“非浙A急事通”便民利民措施。
今天,“非浙A急事通”系統上線運行測試。非浙A 號牌小型客車駕乘人員如需工作日高峰時段在杭州市“錯峰限行”區域內通行的,最早可提前15日,通過“浙里辦”APP、支付寶、杭州市公安局“警察叔叔”APP等平臺的“非浙A急事通”模塊,在線提出申請,杭州城市大腦交通系統將“在線審核”,即時生成 “電子通行憑證”。電子通行憑證有效期將從7月29日開始生效。
2.“一鍵護航”
為了保證救護車輛能以最快速度到達現場,用時最少將病人送達醫院,救護車被法律賦予“闖紅燈”等優先通行權,但是,當交通堵塞的時候,系統沒有協同,救護車連闖紅燈的機會都沒有,一旦黃金救援時間被延誤,傷者生命的通道可能會因此變得更加狹窄。
經過兩年多的實踐探索,今年6月2日,“城市大腦蕭山平臺?一鍵護航”功能正式上線。其目的便是使救護車在不闖紅燈、不影響社會車輛的前提下,安全、快速、順利地通過每一個路口,打通全自動綠色通道。
蕭山區啟動的“一鍵護航”,針對一定等級交通事件,需派遣特種車輛到現場進行緊急救援,通過系統設置及運算,可開辟救援的交通“綠色通道”,為傷者贏得更多寶貴的救治時間。據統計,“一鍵護航”啟動后,實戰救援平均提速50%,平均節省時間30%,平均控燈率90%以上。蕭山區內的救護車也告別了靠闖紅燈贏得急救時間的時代。
1.街區治理·停車指數
上城區醫療資源豐富,僅僅1.2公里長的浣紗路,與杭州湖濱步行街近在咫尺,就擁有市一醫院、省婦保、省中醫院3家三甲醫院,就醫人群與大量的商圈游客、轄區居民、從業人員交織匯聚,造成了就診高峰期間周邊區域車位緊張、交通擁堵等現象,還伴隨著亂停車、隨意下車、占用盲道等問題,不僅影響就醫體驗,更是造成周邊交通常年處于癱瘓狀態。據統計,市一醫院外圍的浣紗路北向南車道每日外圍滯留車輛峰值約為80輛,等候時間最長達一個半小時。
今年,上城區以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為試點,用“城市大腦”探索街區治理的“上城答案”。他們的工作分三步走:第一步,盤點家底,通過對存量資源的徹底盤點,知道了“泊位哪里有”。第二步,智能規劃,線上線下同步發力,知道了“快速停哪里”。第三步,文明養成,改變行為模式,知道了“這里不能?!?。
在這個應用場景的運行過程中,“城市大腦”專班提煉出2個指數,“停車指數”和“泊位指數”。停車指數是便民惠民指數,目的是幫助出行者(車主)判斷出行方式或者盡快找到停車位,數值越低,越好找車位,周邊越暢通。泊位指數是反映社會協同能力和治理能力的指數。數值越高,則停車場運行效率越高。
2.道路延誤指數
在未來科技城,48個主要路口宛如在一個智慧大腦的控制下,智能地根據實時路況,隨時調整信號燈,疏通各個擁堵痛點;而在它背后,一個由“道路延誤指數”為基礎構建而成的智慧藍圖,雛形初現。
今天,余杭區政府正式發布“道路延誤指數”?!把诱`指數”時代,從此拉開帷幕。
※發布:要敢于讓社會看到最全面直觀的道路數據
“道路延誤指數”是什么概念?
簡單來說,我們可以將它理解為包括路口等待時間在內的“路段平均延誤時間”。和我們熟悉的“擁堵指數”相比,“道路延誤指數”將關注點從某一個“堵點”,延伸到整個區域道路的使用上:上下班的行車時間有沒有變少?駕車出行時路口等紅燈的時間是不是縮短?這些切實關系到老百姓行車幸福感的細節,正是“道路延誤指數”關注的問題。
那么,“道路延誤指數”又由何而來?
以未來科技城為例。在48個主要路口的監控下,每個路口的車流量、通行速度數據被一一提取,通過計算模型運算,得出每個路段的平均延誤指數,并據此得知整個區域的道路延誤指數;指數會根據路況進行實時變更,每十五分鐘發布一次,力圖做到科學、及時、全面。
通過“道路延誤指數”,所有人一方面可以了解自己所需要的當前路況,另一方面則可以通過回溯過往數據,觀測到與之前相比,車是不是更好開了,路是不是更好走了——換句話說,這一指數的發布,是將交通管理的成績單直觀擺在了公眾面前。
※應用:要讓行車幸福感和速度一起“飆”升
對余杭的老百姓來說,“道路延誤指數”到底有什么用?
作為“延誤指數時代”的試點區域,未來科技城在剛剛結束的雙創周中順利接待了超4萬人次的客流量,這其中,“道理延誤指數”功不可沒。
雙創周期間,余杭區嘗試通過數據運營,迅速找到“通暢”、“較為擁堵”和“擁堵”這三個關鍵節點時,區域道路的在途車輛數,再以此為依據,參考道路延誤指數,對各主要路口的交通信號燈進行及時調整,將可能出現的擁堵路況提前消化;在其余時間段,則根據實時更新的道路延誤指數,每十五分鐘由系統自動下發一套實時配時方案,保證路面交通的通暢。
此前,道路信號優化的先例也并不少見,但多是靠人工觀察堵點。未來科技城的樣本,正體現出人力大腦治“堵”到智慧大腦“疏通”的轉變;也足以證明,“道路延誤指數”的發布以及相關系統的啟用,會讓行車變得更順暢,讓開車坐車的市民滿意度一路飆升。
※未來:要讓我們的交通設施從“管人”變成“便民”
當然,“道路延誤指數”的意義遠不止于此。比如說,一直以來,紅綠燈、監控攝像、測速儀……這些交通設施都為了“管理”而存在;但在“延誤指數”時代,“便民”將成為它們更重要的職能。
接下來,余杭將在城區逐步推廣“道路延誤指數”,也就是說,全城區的交通設施都將成為“道路延誤指數”系統的“眼”和“手”,收集數據,執行方案,保證城區道路的便利通行。曾經管束市民的交通信號燈,可能很快就將成為讓市民開車順暢的便民工具,這一轉變,無疑有著顛覆性的意義。